宋小宝的野心,没掩盖住他的自卑
去年徐峥把《囧妈》版权以6个亿卖给网络,美其名曰请大家免费看一场电影,却不想动了电影院的奶酪,遭到了院线联盟的抵制。
但徐峥的这一步却为很多电影的发行蹚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譬如:今年春节档院线竞争异常激烈,像刘德华主演的《人潮汹涌》因为预售成绩不理想,都拿不到排片率,于是乎很多小成本电影纷纷退避三舍,选择网络上映。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宝强主演的《少林寺之得宝传奇》,赵文卓导演的《反击》和宋小宝导演的《发财日记》。
虽然这几部电影的口碑差强人意,但假以时日,相信网络上线的电影品质一定会水涨船高,这些电影作为试水之作,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上面提到的三部电影里,口碑最好的一部是宋小宝的《发财日记》。
这部电影在网上卖12元,会员价6元,皮哥带着极低的预期看完全片。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小品电影”,单独拎出任何一个片段来都不错,但是缝合在一起,就割裂感明显,衔接不够自然。不过这一切都不影响它“笑果”。
看完《发财日记》,我感触很深,我的感触主要来自电影之外,有三个关键词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关键词:自卑
宋小宝和贾玲都是现在最顶尖的喜剧小品演员,两人年龄只相差一岁,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导演之路,两人的第一部作品都选择了笑中带泪的喜剧。
巧合的是《你好,李焕英》讲述的是母女情,《发财日记》讲述的是父子情。
为啥贾玲选择了院线厮杀,而宋小宝却避其锋芒,选择网络上线呢?
皮哥倾向于认为是因为心底的自卑心态。
看过《你好,李焕英》的朋友都知道,贾玲父母都是工厂的职工,在普遍贫穷的80年代算是标准的中产阶级了,而且年轻时的贾玲还没那么胖,长得也很清秀,所以也造就了她的阳光心态。
而宋小宝出身在吉林省通化市的一个农村,初二就辍学去沈阳打工,瘦小黢黑的他从小自卑,在打工期间见惯了人情冷暖,19岁才有机会学习二人转表演。
后来虽然拜赵本山为师,事业起飞了,但骨子里的那种自卑一直残留着。
皮哥看过几次宋小宝的直播,从日常的谈吐上还能感受到他的这种性格。
而在《发财日记》里,能看到宋小宝创作姿态摆得很低,很多剧情也不是凭空编造,而来源于他年轻时的真实经历,这种骨子里的自卑一旦通过作品展现出来,就特别动人。
第二个关键词:野心
宋小宝做导演这事,说起来意外,但其实也算不上有多新鲜。
在我心中,宋小宝一直是个有野心的喜剧演员,别看他在台上挤眉弄眼作践自己,还拿自己的外貌开玩笑,但其实骨子里是有追求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欢乐喜剧人》中的表现,第一季里,沈腾凭借开心麻花的强文本支撑,一路过关斩将,收获了无数掌声。
相比而言,宋小宝的逗笑手段就显得不那么高级,还是传统二人转的那一套。
但是我记得很清楚,决赛的时候,宋小宝自废武功,演了一出默剧《人生》,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就是靠肢体表演征服观众,尽管最后输给了风头更劲的沈腾,但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野心,不由对他肃然起敬。
现在像贾玲、宋小宝和常远这样的喜剧演员都转行当导演,许多人吐槽,导演的门槛也太低了吧。
在我看来,这句话说对了一半。
应该是:文艺片导演的门槛很高,商业片导演的门槛一直就很低。
我们熟悉的大神卡梅隆之前是卡车司机,后来通过自学转行成导演。还有昆汀,之前是开音像店了,愣是看了几千部电影,出道成为鬼才导演。
所以商业片的导演门槛几乎为零,理论上说,只要你打开手机摄像头,你也可以成为导演,当下短视频横行折射的也正是这样一种事实。
当然除了自导自演外,大多数商业片仍是要遴选导演的,除了导演的执导功力外,还看重导演的名气以及票房号召力。
不过不管是被出品公司签约负责执导工作,还是自行组队自导自演,英雄不问出处,在这个票房为王、口碑战胜流量的年代,只要你能拿出观众认可的作品,你就是好的导演。
喜剧演员贾玲拍出了8.2分的《你好,李焕英》;主持人出身的大鹏拍出了8.0分的《吉祥如意》;赛车手韩寒拍出了7.1分的《后会无期》。
不管此前是怎样的身份,但在作品口碑的佐证下,他们就是优秀的导演。
而像宋小宝这样心怀野心的艺人,导演之路就是他们必然会走上的道路,不论成功与否,我都送上自己的敬意。
第三个关键词: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