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为何DC输给了漫威?
DC跟漫威作为美漫的两大巨头,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它们旗下的英雄,超人、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等在全球基本无人不知。
不过,虽说是两巨头,但依然有高下之分。
在中国市场,基本属于漫威一面倒的碾压DC。
这点只需要看看双方电影的票房即可知道,漫威电影一共有6部票房破10亿,其中破20亿的1部,破40亿的1部。
DC?在国内只有一部《海王》20亿,其余的都是3~7亿的区间。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中国,为何DC输给了漫威呢?
新世纪的电影决定一切
虽说DC跟漫威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经创立了,而美漫也推出了很多年。
然而,在上个世纪的时候是还没有像今天这么发达的网络,当时的美漫主要还是纸媒为主。
国内的人更不可能跨洋去买美国漫画。
后来大陆跟香港所引进的动画,则是以日本动漫为主,美漫非常的稀少,难得有一部超人动画都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了。
而上个世纪末风靡全国的FC小霸王游戏机,里面关于美漫的游戏也是非常稀少,有个蝙蝠侠游戏不错,但显然也难以形成庞大的受众。
最有意思的是,恰恰在这个时期,1978~1997年为止,是DC在超级英雄电影的强势期。
然而这个时期的DC电影,显然没有办法成为广大内地观众的童年回忆。
换句话说,既没有从小抓起,在传播方面的输出又非常有限,这就使得大多数人对这些美漫英雄都只是属于“知道”“听过”的阶段而已。
因此,漫威跟DC在国内的胜负手,关键就是在于新世纪,也就是信息时代。
漫威率先发力
在电影方面,漫威在中国市场比DC最大的优势,就是数量。
90年代的时候,由于漫威濒临破产,将旗下很多英雄的版权都卖出去给好莱坞各大巨头。
比如蜘蛛侠卖给了索尼影业,X战警卖给了福克斯影业等等。
而贩卖的协议里则都有一条,该影业必须指定的期限(一般是3~5年)拍摄该英雄的影视作品,否则版权会自动回归。
这么一来,就导致进入新世纪初期,即使是漫威宇宙建立之前,也有大量的漫威电影在全球各地上映。
反观DC?
由于1997年的《蝙蝠侠与罗宾》遭遇史无前例的惨败,使得华纳暂时放弃了DC电影。
更不用说当时华纳的当家花旦是《哈利波特》系列,DC?那是什么?
在这里,只要看看在它们各自的电影宇宙建立之前,两者的电影列表就很清楚了。
漫威这边的《蜘蛛侠》、《X战警》、《神奇四侠》,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尤其是前面两个。
DC在建立电影宇宙之前的影片数量,只有漫威的一半左右,其中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只有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
而双方各自建立电影宇宙之后呢?
还是看列表。
漫威宇宙一共22部电影,加上其他公司推出的合计12部漫威电影,满打满算,电影宇宙建立以来一共34部电影。
DC?建立宇宙以来一共才10部电影。
从2008年到2019年,漫威宇宙11年共推出22部电影,平均一年两部。
漫威宇宙之外的漫威电影也每年也有1到2部的出片数量。
换言之,合计起来漫威一年至少都会推出2部电影,甚至一年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