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有门槛,亦真诚
最近忙着扒片,很少走进电影院,贺岁档只看《你好,李焕英》,清明档倒是一口气看了《第十一回》和《我的姐姐》,更偏爱的还是《第十一回》,一部很难去推荐但想你去看看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30年前一桩杀人案,被市话剧团拿来改编成舞台剧,马福礼作为杀人案的当事人,旧事重提让他的生活再起波澜。马福礼一边忙着和话剧团导演胡昆汀纠缠掰理,一边找律师翻案寻求真相还自己清白,还要忙着调和妻子金财铃和女儿金多多剑拔弩张的关系,生活给了他多记重锤。时隔多年,马福礼能否重新翻案。真相到底有几个。人生如戏,请君入席。(百度百科写得比我好,就直接引用了。)
故事很简单,挺像刘震云的小说,一件小事绕着绕着就成了麻烦事。观感也谈不上愉悦,甚至周迅身上最动人的脆弱感在电影里完全没有展现,她在影片中饰演的是一个彪悍中年妇女,别说对老公马福礼打起来毫不客气,对女儿也是狠得下心。
但这是一部极有门槛的电影,我在观看的过程中也是似懂非懂,有些懂,很多不懂。门槛之一就是话剧基础。《第十一回》这个名字,和电影中不断出现的章节体是戏本话本的东西。京剧、先锋戏剧、西方经典话剧,再看角色名:胡-昆汀(足癖部分也有表现),贾(假)梅怡(梅姨是方法派表演代表),苟也武(北野武)……
荒诞、喜剧、舞台感、黑色幽默,是陈建斌从《一个勺子》到《第十一回》延续的东西。如果要做叙事分析,我需要二刷三刷,至少要扒片了。这部作品在叙事上其实有很多埋在下面的东西,需要好好去抽丝剥茧,逝者已去,当年到底是意外还是蓄意,只有马福礼的脚知道。
对话感是我在这个作品中最大的体验,既有文艺片私密的观影感,又有文学电影的对话性,对我而言是完全没有创作者拿着大喇叭吼着自己情绪的自恋感的不良体验。我觉得陈建斌导演是很真诚地在跟我讲述一个故事,发出他强烈但不刺激的疑问。
这部电影处处都是隐喻,处处都有伏笔,绚丽对比强的色彩,饱满的红色是激情,是血液,是刺激。关灯开灯,是想隐藏的和不得不展露的世界。咸了还是淡了,圣母玛丽亚还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律师还是大哥,枕头还是小马,还是正团长的副团长……
提出一个疑问,但不解答也不评价,而是平等地去讲述它,可能是我偏爱的一种表达情绪。
演员部分很加成,春夏的倔,窦靖童的野,大鹏的腻,宋佳的飒,还有陈建斌的实在。希望能在大屏幕上继续看到这样个性的作品,陈建斌真是一个可爱的男人。
电影不会让你觉得冒犯,喜欢文学和话剧的朋友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