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美图 > 一篇抽象的小说对现实主义的探索——《燃烧》

一篇抽象的小说对现实主义的探索——《燃烧》

时间:2021-04-26 20:45:06 来源:互联网

李沧东作为作家出身的一位韩国导演,他的作品多关注时代变迁中的小人物,尤其喜欢聚焦社会上的边缘人物。

影片《燃烧》是他改编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烧仓房》,同时结合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编小说《烧马棚》的一些情节。

对于边缘人物内心碰撞的影像化,让人受到震撼与警醒,同时又揭露了现实并对社会进行反思。

影片的基调虽然是悬疑类影片,但性质仍然是反映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影片表面上讲的是年轻人之间的感情故事。

其实是用这三个人来反映不同阶层下的社会现实,丰富的文学性、多处巧妙的隐喻,留给观众广阔的遐想空间。

大概这就是这部影片能在2018年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上入围主竞赛单元,并获得场刊3.8分的高分(满分4分),成为戛纳电影节场刊史上的最高分的原因了。

在故事主体上,《燃烧》对原著《烧仓房》进行高度还原,不受社会关注的人物、极为清冷的氛围、简单又细节入微的故事情节和饱满的情绪向来就是村上小说的文学特点。

李沧东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这种文学性的同时借助小说里的情绪来凸显这种文学性并将其进一步放大,使得影片更具艺术性。

他着力于呈现小说中没有交待的男女主人公生存状态。

李钟秀刚刚大学毕业,母亲在他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父亲因与邻居发生暴力冲突被拘留,他住在京畿道坡州的老旧破房子里。

申惠美欠了一堆卡债被家人扫地出门,靠着打零工度日。

而Ben住在江南装修精美的豪华公寓,不需要工作也有花不完的钱。

同时,他还放大了小说的悬疑,电影中出现了猫、手表、枯井等虚虚实实的线索。

李沧东对文学性的追求,使得电影的意象一层一层地叠加,给观众更丰富的解读空间,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

(惠美在夕阳下脱衣而舞)

村上春树轻描淡写的8000多字的《烧仓房》,对于这样一个充满悬疑的文学故事,他无意深挖仓房与女主之间的联系或者三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他的重点在于传递悬疑和情绪来击中人心。

而李沧东在文学性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于韩国社会现实的思考,在影片中加入了社会阶级差异的线索。

使得影片在文学性的基础上延展出了现实主义的现象,也使得影片的立意更加深沉。

李钟秀和申惠美代表了韩国社会的底层人群,就像Ben口中“没用又脏乱没人在乎的塑料棚”

标签: 抽象 小说 现实主义 探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