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美图 > 张艺谋:在“悬崖”之上创造《悬崖之上》

张艺谋:在“悬崖”之上创造《悬崖之上》

时间:2021-05-09 09:00:06 来源:互联网

为《悬崖之上》接受专访的前一天,71岁的张艺谋参加了全部观影场的映后观众见面。

黑色国产运动品牌夹克衫、深蓝色的棒球帽,唯一亮色来自帽子上的红色国旗。被陈凯歌称为“秦国人”的脸上,有了被时间雕刻更深的痕迹。

没有人要求他参与见面活动——问答环节与每一轮2小时5分钟的放映时长加起来,对年轻的工作人员都是一场体力的考验。

但他在每一块银幕亮起后都走到台上,回应每一双刚检视完电影的眼睛。

接受专访当天是更密集的行程。当被问“会不会觉得挺累的,可能问题都差不多”时,他笑着摆手称:“没关系,这都是流程、工作,很正常,我尽量说的不一样就完了。”

宣传期的工作量与拍电影本身相比,怕是连万牛一毛都不如。而近十年华语影坛最高产的导演是谁?答案也是71岁的张艺谋。

以之前34年几乎未有的速度,他带来自己的第24部电影,迎战14部影片集结的“五一档”。

不得不承认,《悬崖之上》被期待被称赞,同时也在被惋惜被批评,正负之间几乎重合为同一个:那可是张艺谋。

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问他本人:一个创造过国产电影黄金时代的导演,如何在一个新的商业片时代,找到自己,满足观众,以及创造新的故事。

一位王牌导演的“乌特拉”行动

159天的拍摄、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两次14天的隔离,编剧全勇先在杀青时将这次拍摄经历概况为“历尽千辛万苦”,宛如“悬崖”之上。

但张艺谋对雪乡的实景拍摄特别满意,因为“要风得风,要雪得雪”,拍一个树上积雪被枪声震落的空镜头,一拍就是好几个小时;演员用真雪擦脸、脸被冻红……旁边的张艺谋兴奋地说:“这个哈气是最值钱的!”因为实拍才会有后期特效难以实现的真实受冻反应;当配戏演员因为刘浩存太柔弱不忍将她摁在雪里,他直接急了开始示范,把自己整个脸“啪”地拍进雪里。

张艺谋在雪乡拍摄《悬崖之上》

不论是《一秒钟》的炎热黄沙,还是《悬崖之上》的极寒冰雪,自然之于张艺谋来说似乎从来不是博弈的对象,而是创造力和美学来源。

至于他的真正难题,是如何创造一个属于张艺谋的新作品。

最初,是全勇先剧本的一个独特角度,吸引了他首次尝试拍一部谍战片——落地、入罗网的四个普通特工,挣扎生存和脱身的故事。

张艺谋与全勇先

“看完我还问全勇先,这‘乌特拉’行动是什么?——他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并不写这个任务,我写的就是特工绝境之下的生存。’这个角度让我看上了这个本子。”

于是一般谍战会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人物和任务设定,在《悬崖之上》中变成了群像戏:战乱失散的儿女,生死未卜的恋人,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他们无坚不摧,又各有弱点;他们各有血肉,又目标一致;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这就是张艺谋所做的选择。

“因为我觉得不能光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他们确实是一组人,是很多人。从导演的角度来说,群像戏其实不好做,演员也不好演,但大量的革命先烈,其实就是这样子。他们的隐姓埋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没人知道,所以导演就要把功课做好,做群像每个人的时长就会短,所以要精准、要到位,不能有废话,每一句台词都要精准,每一个人物都要有亮点。”

张译

标签: 张艺谋 悬崖 之上 创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