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美图 > 中国电影的档期依赖症,被张艺谋治好了?

中国电影的档期依赖症,被张艺谋治好了?

时间:2021-05-26 12:45:06 来源:互联网

“一粒雪花聚成十方风雪,一刻光影传颂谍战传奇。”前几日,由张艺谋执导的《悬崖之上》票房累计突破10亿人民币,该片的主演们纷纷在微博转发,并换上了统一风格的庆祝头像。

10亿的庆祝海报做得也颇费心思,它由无数的幕后剧照排列组合而成,代表的是这部电影的诸多幕后故事。在近些年超级票房大片的庆祝海报榨干设计师脑力的情况下,《悬崖之上》的用心倒显出了这场胜利的来之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悬崖之上》是张艺谋继《长城》之后第二部破10亿的电影,同时帮助他迈入了50亿导演俱乐部。

很难想象,作为中国电影开启大片时代的导演之一,张艺谋并没有搭上中国电影市场扩容的快车,反而让自己的票房纪录停留在了被人诟病的《长城》身上,以至于很多人看到这一新闻后,第一反应是去查证真伪。

“《英雄》当时两亿多票房,你知道这是全国票房的四分之一啊,这是不得了的。今天如果是400亿的全国票房,它就是100亿。”张艺谋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谈论自己的“当年勇”。

不过,除了彰显张艺谋的个人票房成绩,《悬崖之上》以冷门类型在五一档成功突围,且连续17天登顶票房日冠,有一半的票房都是在五一假期结束后拿到的,长尾效应明显。它也为中小体量的影片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中小档期同样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追求极端的电影市场

当下国内的电影市场正常吗?想必是不正常的。

在挑选档期方面,片方突出的就是一个极端。要么,去春节档、十一档这样的档期厮杀,成者创造票房奇迹,赚得盆满钵满,败者则吃糠咽菜,血本无归。

要么,翻遍中国的节日,自造一个档期。比如,今年的清明节档,有12部影片参与角逐,为历年清明节档之最,取得了8.2亿元的票房,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双双刷新中国影视清明档纪录。

瞄准“520档”的《我要我们在一起》在开画日就收了将近一个亿(9974.3万),不过后继乏力,单日票房从一亿跌到300万,也仅仅用了五天时间。

如无意外,后续定档父亲节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了不起的老爸》《非凡父子》等片大概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甚至不如前头那些片子。

相较于那些票房“一日游”的影片,这些影片的目标或许正是“一日搏”。

大片在大档期搏杀,希冀吃掉其他电影的市场份额,成就一个“巨无霸”,中小体量的影片则在中小档期拼节日当天的市场。可以说,在情绪观影主导的当下,中国电影有了严重的赌徒心态。当然,绝大多数影片都是“搏了个寂寞”。

但市场就是这样,人们往往只看得到吃肉的人。可以预见,接下来这种现象将成为常态,任何跟节日有关的日子都会被拿来炒作,用节日仪式感的说词让观众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

这种趋势甚至会反映到创作中,出现一大批专为各种节日量身定做的影片。毕竟,观众的需求都已经这么明显了,片方有什么理由不投其所好呢?

但是,《悬崖之上》的成功表明,固定观影群体的需求同样不应该被忽视。

张艺谋们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什么是祖国?当我们跨国鸭绿江,看到战火的时候,我后面就是祖国。”

就在《悬崖之上》票房破10亿的当天,张艺谋、张末父女联手执导的电影《狙击手》宣布定档7月30日。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标签: 中国电影 档期 依赖 张艺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