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美图 > 万玛才旦:用“疏离”的视角讲述“熟悉”的故事

万玛才旦:用“疏离”的视角讲述“熟悉”的故事

时间:2021-06-20 12:15:04 来源:互联网

导演万玛才旦近日做客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万玛才旦与上影节颇有渊源,他曾携首部剧情长片《静静的嘛呢石》参加第9届上影节,第二部长片《寻找智美更登》获第12届上影节金爵奖评委会大奖。2016年,万玛才旦应邀担任了第19届上影节金爵奖评委。

改编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万玛才旦的创作生涯,是从写作开始的。万玛才旦从199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出版小说集《诱惑》《嘛呢石,静静地敲》《塔洛》《撞死了一只羊》《乌金的牙齿》等,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发行。2002年开始电影编导工作,主要电影作品有《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五彩神箭》《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荣获数十项国内外电影大奖。

从小时候听老人讲民间故事开始,万玛才旦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藏族人对故事的讲述方式,故事中独特的人物,都成为万玛才旦的灵感来源。1991年,万玛才旦在大学读文学专业期间,将小说《人与狗》寄到一家杂志社,一个学期之后收到样刊和十几块钱的稿费,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当时特别受到激励,心情跟第一部片子拿到电影节上去参赛一样激动。”

至今,万玛才旦已经以藏文、汉文发表六十余篇小说。2002年,万玛才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开始剧本写作,“之前写作的经历对剧本创作是非常有帮助的,你可以比较好地去解构一个故事,去建立一个人物,推动一个情节,甚至对话可以写得更加精炼一些。”

万玛才旦的写作背景深刻影响到了他的电影创作,多部电影作品都改编于自己创作的小说。当被问及将小说改编成电影会有哪些考量时,万玛才旦回答,这就是基于一个电影导演的专业判断。“我自己有很多小说,有些可能不太适合改编成电影,这里面肯定有很多综合的原因。在看别人的小说时也一样,你会做一个下意识的判断。比如说《撞死了一只羊》,我先是看到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杀手》,就觉得是一个特别适合电影改编的小说。这个判断是基于你对电影的认知和理解,我觉得改编也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电影创作也反过来对万玛才旦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我自己当导演,台词要非常精炼,这对后面的小说创作非常有帮助。以前需要大段的描写,可能要通过其他方法推进情节,但是你看了很多电影、写了一些剧本之后,你其实可以通过对话就达到那样一个目的,比如说怎么样去推动情节,然后怎么去交代人物的前因后果,其实对小说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保持客观,跳出自己熟悉的文化

万玛才旦的导演生涯是从短片开始的,《静静的嘛呢石》《草原》最初都是作业性质的短片。之所以选择藏区题材,是因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要有切身的体会,然后有感而发。“《静静的嘛呢石》虽然写的不是我出生的故乡,但是你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会感到有很多的情感在里面,包括老人、家庭关系等等,可能跟你小时候感触到的家庭温暖,老人对你的关怀,是非常一致的。”

万玛才旦说,自己在看导演雷伊的作品《阿普三部曲》时,也有同样的感受。“它就是《大地之歌》和《大河之歌》,还有《大树之歌》。你在看的过程当中就有非常多感人的东西,好像那些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那个村庄。所以好的作品,确实能带来很多触动。”

标签: 才旦 疏离 视角 讲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