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美图 > 成本1亿,票房7.14亿,为何冯小刚还是以这部电影为耻辱

成本1亿,票房7.14亿,为何冯小刚还是以这部电影为耻辱

时间:2021-08-08 19:15:04 来源:互联网

2012年,对于冯小刚是特别艰难的一年,那一年年底,他筹备了18年的电影《一九四二》终于上映了。

冯小刚本想着,自己这么用心拍的这部严肃电影,肯定会有观众买账。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彼时这部电影一上映就遭到了喜剧电影《泰囧》的疯狂狙击,最终的结果是被冯小刚拍烂了的喜剧电影《泰囧》一举拿下了12亿,而他这部呕心沥血拍的严肃电影却只拿下了3亿多的票房。

而当初华谊光是投资这部《一九四二》就花了差不多2.1亿,按照正常1比3的票房比来说,在这部电影上,冯小刚确实给华谊陪了钱。

也正是为了给老东家华谊把钱给赚回来,于是仅仅在《一九四二》结束的半年后,冯小刚就匆忙开始拍了这部电影《私人订制》!

一,一部没上映就已经把钱给赚回来的电影!

作为一部单纯为了赚钱的电影,冯小刚在拍这部《私人订制》的时候,目标很明确,先把自己冯氏喜剧的招牌给放出去。

比如观众喜欢看他的喜剧电影《甲方乙方》,以及《顽主》,当年在宣传的时候,冯小刚就是写得好梦一日游的续集故事。

至于选角方面也是大手笔,男主葛优,冯小刚手下头号喜剧演员,女主当年最红、最性感的几位白百何、李小璐都被冯小刚给圈了进来。

再搭上老戏骨范伟、李成儒、宋丹丹,光是看演员阵容,就能吸引一波冯氏喜剧的忠实粉丝。

可以说冯小刚这部《私人订制》是真正的在电影还没有上映之前就把钱给赚回来了!

二,冯小刚和王朔,终于向市场妥协了!

早年间,王朔和冯小刚一向以不向市场妥协,不向影评人妥协而著名。

但是在这部《私人订制》里,还是能看出冯小刚也好,王朔也好,都向市场和影评人妥协了。

比如这部电影中讲到的第一个故事:

范伟饰演的司机想体验一把领导人能不能经受住贿赂的考验,原本我觉得整个故事情结都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

特别是白百何扮演的茶道经理给范伟用月饼盒子送礼的那场戏,以及拍照的时候,郑恺要范伟摘下手中的表的细节,我觉得是有一点冯氏喜剧的辛辣意味的。

但是到了李小璐性贿赂那场戏的时候,我是觉得不管是冯小刚也好,还是王朔也好,都有点收住了。

当年也有传言过,范伟这段故事是有删减的,所以才会有那么一点给领导洗白的意思。

但是在我看来,作为一部电影,作为一部典型的冯氏喜剧,就应该极尽讽刺之能,就应该极尽鞭辟之能。

特别是冯小刚电影中那句话:群众中也有坏人!

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在妥协!

至于宋丹丹出演的第三个故事,扮演有钱人的一天,太过于温情脉脉,夹杂在以讽刺见长的冯氏喜剧里,确实有点格格不入。

所以整体来看,冯小刚这部《私人订制》更像是一部拼盘式的电影,一切以观众喜好为主,一切以市场导向为主。

三,冯小刚的愤懑与无奈!

虽然观众也好,冯小刚自己本人也好,时至今日提起这部《私人订制》的时候,都是极尽贬低。

但是在我看来,这部《私人订制》还是有出场的环节的,那就是李成儒老师出演的第二个故事,在剧中,李成儒扮演的是一个已经把俗世电影拍到极致的大导演。

不仅仅拿到了奥斯卡最俗电影奖,还拿到了奥斯卡终身最俗导演奖。

当年可能很多人都看不懂李成儒表演的这个角色,是什么意思,可是后来我们再去看这个角色,就会发现里面确实有味道。

因为李成儒出演的俗气导演,指的就是冯小刚自己,当年他在拍《唐山大地震》的时候,他就说过,喜剧这条路他已经走到头了,就像周星驰电影里说的有那么一点独孤求败的意味。

所以现在他想拍一点不俗的电影,于是他就拍了这部《一九四二》,确实不俗,可是观众却并不买账。

而且还让他这个大导演跌了一个大跟头,正是因为冯小刚跌了跟头,他才愤懑,他才愤怒。

凭什么我呕心沥血筹划十几年的雅电影,最后却是扑街的票房,而他闭着眼睛拍的烂俗喜剧却能大赚特赚。

所以他在《私人订制》中,接着李成儒的角色,实际上是把自个儿这次栽跟头给嘲讽了一番。

而这也是为什么我夸赞这部电影的地方,到底还是有冯小刚的私心在里面,到底还是有冯小刚个人的情绪在里面。

一部电影只要还有导演个人的情绪,只要还有导演个人的愤怒在里面,其实这就是一部好电影。

比起现在这些只知道迎合市场,只知道迎合观众口味的商业电影来,至少在这一点上,冯小刚还是保持了一个电影大师的操守。

最后这部冯小刚只拍了一个月的喜剧电影以1亿的成本,拿下了7亿的票房,但是冯小刚事后却多次表示,这是他电影生涯的耻辱,也是电影生涯的无奈之举。

其实我觉得冯小刚大可不必这么抗拒这部电影,至少在现在看来,一部能把人逗笑,还有点讽刺意味的纯正喜剧,现在已经在市场上找不到了!

标签: 成本 1亿 票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