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美图 > 9月档第一口碑黑马,比《李焕英》更催泪!

9月档第一口碑黑马,比《李焕英》更催泪!

时间:2021-09-24 11:00:13 来源:互联网

夹在“暑期档”和“国庆档”两个热门档期之间,“中秋档”的存在几乎也和三天的假期一样缺少存在感。然而,今年的中秋档电影票房非常萧条,仅仅达到4.97亿元,为近四年来最低。

角逐中秋档的作品也屈指可数,最被看好的两位“种子选手”莫过于朱一龙主演的灾难大片《峰爆》和徐帆主演的亲情主题剧情片《关于我妈的一切》

虽然《峰爆》先发制人,收割了一波票房,但是《关于我妈的一切》与中秋“团圆”气氛契合的亲情主题,仍然有机会后来者上,展现“细水长流”式的温情。

不过“好哭”的电影就一定是“好”的电影吗?《关于我妈的一切》不仅用极端情感的对冲虐哭了观众,同样,电影本身也激发起了观者对于“好电影”边界的思考

大银幕上最真实的“中国式家长”

改编自韩国电影《世上最美的离别》,《关于我妈的一切》保留了原版的大部分人物关系和故事构,也在原版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本土化改编。与韩国的母亲相比,徐帆饰演的母亲季佩珍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

在季佩珍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中国母亲会具备的“两面性”。一方面,她们是隐忍、勤劳、包容的,充当着家庭的支柱,生活和人情冷暖的粘合剂,仿佛陀螺一样,在生活的琐碎之中高速旋转。

但另一方面,她们又是强势、多虑的,孩子在她们的心中永远都是孩子,“为你好”的保护和以爱为名的禁锢在任何时候都“虽迟但到”

所以在电影中,季佩珍身上的这种两面性,让她和女儿季小美的关系一直处于一个相互依赖但又相互排斥的矛盾体状态,甚至有时还会滑向两个极端。

女儿李小美会疲于母亲无休止甚至有些病态的控制欲,无论是夺命连环call还是偷拍女儿的手机,甚至翻看女儿的垃圾桶只为干涉女儿的个人感情。这些在刚刚拥有了自我意识的李小美看来都是越界和不尊重,但是在朴素、坦诚的母亲的词典里,却并没有相应的概念。这种信息差是母女二人冲突的根源,是李小美窒息感的来源,却蕴含着极其强烈的情感,同样也是最容易激发起观者共情的地方。

季佩珍的控制欲倒逼李小美逃离和实现物理意义上的独立,但是从情感的角度来讲,李小美又是无比依赖季佩珍的。职场遇到困境时,季佩珍是帮忙出头解围的“盖世英雄”;生活不顺时,季佩珍是情绪的垃圾桶,同样也是元气的加油站。在情感上尚未“断奶”的李小美一直在道德错位的边缘一路狂奔,而季佩珍虽然用了极端的方式,却总是在万劫不复的边缘悬崖勒马。

母爱之所以可以成为永恒不变的叙事母命题,就是因为其寻常又细腻,矛盾有现实,琐碎但终究伟大,可以让每一个观者都有发言权,让所有观众都可以代入,形成共鸣

真实,残酷的真实

“真实,残酷的真实。”

司汤达曾经用这句话为《红与黑》开头,同样,也是《关于我妈的一切》不同于韩国原版的悲剧主基调的代言

电影以李小美的回忆为切入,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用平静的旁白演绎生活中琐碎又浓烈的情感细节,但是当电影进行到后半程时,叙事节奏加快,同时也被蒙上了强烈的悲剧色彩。母亲的癌症使整个家庭轰然倒塌。霎时间,青春的矛盾、成长的烦恼、职场的不如意,都比不上死亡的恐惧的压迫感,同时,人类最原始的怜悯与忏悔之情被激发。

女儿开始“一夜懂事”,父亲开始走出事故的消沉,敢于面对现实,就连季佩珍最不成器的弟弟季佩奇也决定回家,“好好过日子”。

此时母亲的形象是脆弱却有力的。脆弱在于病痛的折磨,癌症患者的消瘦、憔悴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有力则在于母亲的疾病反而成为了家庭情感和矛盾的催化剂。

身体虽被病痛折磨,但季佩珍的无私、温柔、乐观依然没有打折扣,她依然是这个家庭的支柱。

只是这种坚韧和无私,则显得母亲的命运更加沉重和悲凉。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总是更容易对未来与生命产生焦虑。母亲的未来已经很难再有想要到达的远方,奉献了一辈子生命的女儿和丈夫,却自始始终不能真正走进自己的生命,终究要面临退场——不是时光影响,就是死亡隔绝。

在成为母亲之前,季佩珍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却因为女儿的到来放弃了去南极科考的珍贵机会,选择成为一名中学地理老师。而在佩珍去世后,叛逆的女儿小美才“洗心革面”,选择成为一名随团记者,“替”母亲实现愿望

且不说客观来讲,愿望的延续只是生者的美好希冀,对逝者已无裨益,或许有“道德绑架”之嫌。单说为了家庭与孩子放弃梦想,牺牲伟大,但已经不是发展的、进步的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人生规划。

佩珍的弟媳更是被禁锢在了“传统女性”的刻板印象中。纵使季佩奇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依然不离不弃,守着家庭,期待“浪子回头”。

牺牲、利他,看似泯灭女性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因子,依然可能是一部分女性或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和归属,是在社会洪流的推动之下,和传统价值观的裹挟之中,个体的力量仍然无法反抗的现实

在女性主义已经成为剧情电影表现潮流的当下,导演怎么可能不明白独立的道理?他选择了呈现这种现实,不评述,不粉饰,用无声诉说更深层次的命运悲凉,是抛开所有煽情元素,《关于我妈的一切》最为致命的温柔一刀。

泪点、亮点,却没有转化为“爆点”

无论是真实的家庭关系的窒息感,还是疾病临头的恐惧,或是彻悟人生百态后的凄凉,都足以刺激观众的泪腺。而真实的本土化,细腻并富有层次的表演,工整到成熟的戏剧冲突的设置,也让《关于我妈的一切》在这个萧条的中秋档极其富有亮点。

但是为什么这部比《小红花》更成熟,比《李焕英》更深刻的电影并没有引起现象级的观影和评价呢?

或许,问题在于缺乏情感上的“说服力”

电影保留了太多属于原版韩剧的戏剧性和狗血,用层叠递进、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和冲突让观众揪心,却仅仅用死亡的恐惧和威胁,试图粉饰一切,让一切问题得以解决。电影让观众流了太多的眼泪,但是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在逻辑上,因为惧怕失去,因为怜悯,迷失的人回心转意,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情感上,无论是女儿的成长,丈夫解开心结,弟弟洗心革面,都是建立在“死者为大”和“感恩付出”,从而被迫蜕变,在没有依靠的时候依然可以继续生活的基础上,并没有因为尊重季佩珍,而真正发生转变

电影似乎在为母爱颁发勋章,通过季佩珍一遍又一遍地说服和提醒观众,不要被道德绑架,不要陷入自责,季佩珍的一切付出都是自愿的,但是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理所应当?更何况在所有情感中,亲情,恰恰是最容易被视作义务的感情

同时,纯粹的白描和悲痛,没有好的档期的天时,没有强力宣发、明星效益的地利,没有“吸睛”又不需要任何思考的喜剧元素,《关于我妈的一切》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影响力和票房,也在意料之中

《关于我妈的一切》很好哭,没错;但是不完美,哭过之后,除了悲悯和焦虑之外,或许观者从此刻也要开始反思或重新审视自我

标签: 李焕英 9月 第一 口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