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桥》勇夺中国影史票房第八名,不愧是2022年票房扛把子
好的影视作品,在口碑和票房上都会获得不俗的成绩,并且会获得更多的祝贺。这不,在《长津湖》系列电影荣获中国影史系列电影票房纪录冠军、《长津湖之水门桥》荣登中国影史票房纪录第八后,《红海行动》第一时间发来了最真诚的恭贺,有一种英雄相见恨晚的感觉!
如今,《水门桥》票房突破37亿,而且还打破了至少74项中国影史纪录。可谓是坐实了“2022年票房扛把子”的宝座。
《水门桥》依然大幅度超越同期其他影片,甚至还打败了近期刚上映的好莱坞影片,凭实力稳占日票房第一的位置。
作为一部能把观众带到战火纷飞年代、感受无数先烈牺牲的主旋律战争片,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水门桥》也是当之无愧。毕竟,和平年代里,它就像一面旗帜,用极致真实的战争场景,给每一个观影者带来了无限的力量。
当志愿军英雄郭荣熙回忆战斗细节时,“修复、炸毁,再修复,再炸毁......”的过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禁回想起《水门桥》中的那些战斗场景。没人能接受真实战争的残酷壮烈,更没人能接受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当初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不惜一切代价地完成任务的。
我想,这一刻,大家一定都想起了影片中伍万里用嘶哑而坚定的嗓音喊出的那句“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短短的十来个字,喊出了七连战士们的不悔意志,更喊出了我们止不住的感动之泪。
人在,任务就在;人在,希望和寄托就在。
看到影片官微发布的一则关于“七连兄弟叮嘱万里”的视频,一下子没忍住哭了出来,这种感动与看《水门桥》时的感动是一样的。
只不过除了感动,还多了一些欣慰,因为这一句句嘱托,不仅是战友对战友的信任,更是哥哥对弟弟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无限期望。
千里说:“包子,记得回家,给爹娘盖房子”;
梅生说:“七连的小本子一定要收好,一定要带回国”;
余从戎说:“等仗打完了,好好读书识字,别再把检讨书写成O讨书了”;
平河说:“你现在是七连的神投手了,以后可得给咱七连争气啊”
.....
我相信看完影片的人,如今再听到这些,一定都明白七连唯一幸存下来的万里,于七连而言多么重要。
他于他们而言,是希望更是寄托,他们的每一份的嘱托,也都肩负在万里身上,随着他荣归故里。
很多时候,我会想如果他们都还活着,那该多好啊!这样,他们就能像志愿军英雄郭荣熙一样,在有生之年与自己的老部队再相逢;在看着讲述他们老部队影片的同时,给活在如今这一和平年代的我们讲述当年炸水门桥的战斗故事。
可是,战争是残酷的,他们再也不会回来了。
幸而,从战争里走出来的他们,连同“钢七连”一样,永远地活在了我们的心里,而他们的故事也会被每一个时代的人所铭记,正如网友在“决战后七连合照”这一话题下说的那样:“一开始,他们意气风发;一开始,他们都还在。”
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们,七连的每一个人就会一直一直在。就像他们虽然无法出现在决战后的七连合照里,但他们的位置谁都无法替代一样。
更何况,片方还通过发售《长津湖:中国电影的里程碑》官方图书为全国观众献上纪念礼,在书中全景式展现了电影《长津湖》的制作过程,这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长津湖这场战争里的英雄们,更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他们的印象。
看到这些,我又一次不争气的流下了眼泪。不过,为志愿军战士流泪,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敬意。
毕竟,《水门桥》带给我们的,真的远不止感动那么简单,有些更深远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只有真正投入地看完影片才能体会得到,所以如果你不想错过这样一次无可替代的感受,不妨趁着周末的大好时光去影院看一看《水门桥》!
标签: 水门桥勇夺中国影史票房第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