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番茄93%,新版猫女演的惊悚片值吗?
时光编辑部 | 隐饮
用电影治愈生活。
你有没有怀疑过,身边的电子设备,正在悄无声息地监听你的生活?
随口和朋友闲聊提过的东西,话音刚落,打开购物网站就被推送过来。
你甚至都没有在搜素引擎里输入过关键字,大数据就能精准地“猜你喜欢”。
你可曾想过,这些隐私信息可以救人,甚至也可以杀人?
曾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戛纳金棕榈的国际大导史蒂文·索德伯格,这次把镜头对准了无孔不入的智能语音助手。
他带来了一部低成本、高概念的惊悚犯罪片《Kimi》。
全片只有89分钟,短小而精悍,虽然在国内稍显冷门,但外媒评价不错,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3%。
女主角佐伊·克拉维兹,是即将上映的DC超级英雄大片《新蝙蝠侠》中的“猫女”。
这部电影描绘了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几乎透明化的网络环境。
在窥视和反窥视的交错中,它很像是现代版希区柯克的《后窗》。
当语音助手成为凶案证人
史蒂文·索德伯格导演年少成名,26岁就凭借处女作《性,谎言和录像带》,斩获第4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2000年,他又凭借《毒品网络》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
他被誉为好莱坞少年天才型导演,拍过像《十一罗汉》这样的超豪华大制作电影,也能驾驭低成本小片。
在流媒体时代,索德伯格展开了全新的探索。
他曾花11天用iPhone拍了部《失心病狂》,还贡献了让演员即兴创作的《让他们说吧》。
这位以效率著称的导演基本年年不缺新作,有时甚至一年几部作品。
今年,他又带来了在HBO Max上线的《Kimi》。
佐伊·克拉维兹饰演了一位技术宅女Angela,她患有严重的人群恐惧症,平时独自在家办公,避免一切出门的机会。
在新冠疫情流行的大背景下,闭门不出又有了更充分的理由——为了防疫。
她是一位代码程序员,工作内容就是修改代码,让语言互动系统Kimi变得更加智能。
这个系统类似于苹果的Siri,或者是大家熟悉的“小度”“小爱同学”。
只要你呼唤关键词“Kimi”,它就能通过识别语音,帮你完成想要的指令。
影片一开头,开发Kimi的公司老总布莱德,在家里接受连线采访。
他看起来春风得意,因为这家公司即将上市,到时候他即将成为身家过亿的富豪。
正当他和妻子炫耀时,忽然接到一通神秘电话。
电话里有人让布莱德立刻汇过去一笔钱,并保证不会被人发现。
他有什么见不得人,需要用钱摆平的秘密吗?先留个悬念。
另外一边,Angela的工作,实际上就是“窃听”使用者的语音习惯,并通过人工分析做出修改和优化。
这种模式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用户确实可能得到了更好的体验,但却暴露了更多的个人隐私。
Angela在工作中,意外发现了一条疑似谋杀案的录音,录音里一个女人似乎正在遭受男人的侵犯。
Angela拿来专业的设备去除掉噪音,并反复试了几遍,确保自己没听错。
她思来想去,给上司发了邮件报告此事,但上司的态度非常粗暴,让她少管闲事。
这个闲事,Angela非管不可,因为她自己也曾被侵犯过。
曾经的心理创伤,让她需要每天服药保持情绪稳定。
她宁愿通过视频电话解决一切问题,即使牙疼难忍都不愿出门见牙医,只是让医生随便开点药。
Angela和住在对面楼的男生泰瑞彼此有好感,但一想到要出门见面,她立刻怂了。
刚到门口,她就表现出无法控制的焦虑:胸口难受,呼吸急促,忍不住趴在地上大口喘气。
住在对面楼的肥宅男凯文,也是个不出门的怪胎,他总在用望远镜盯着Angela看。
她站在窗前观察对面邻居的几个镜头,无论是构图还是故事设计,都很容易让人想到希区柯克的《后窗》。
疫情让所有人都闭门不出,而网络又似乎能解决所有事情。
虽然公司强调不会泄露用户隐私,但Angela还是联系到另外一位技术大牛,通过私人关系,偷摸拿到了管理员密码。
她不仅查出了这个受侵犯的女人是谁,还通过Kimi里的录音,听到这个女人已被残忍地杀害了。
智能语音系统Kimi,成了这起案件中唯一的“证人”。
手握关键证据的Angela悲愤而震惊,一心想要将凶手绳之以法。
她尝试联系上公司负责处理此事的高层人员乔特里,对方满口答应帮她报警,实则目的并不简单。
当她终于鼓起勇气走出门外,却一出门就被人盯上,最后甚至被当街拽走。
只要拿着手机,Angela的一切行踪都能被精确锁定。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大量使用了斜仰视拍法,有效表达了女主角内心的紧张感。
她出门后的镜头都是歪歪斜斜的,晃动的手持镜头,贴墙而行的奇怪路线,制造出充满压迫和不安的氛围。
在大数据时代的高度监控下,她曾经是个无足轻重的帮凶,是个为其买命的打工人。如今却变得插翅难飞,自己也成了受害者。
Kimi公司的老总,和这一切阴谋又有什么关联吗?
对面楼窥视的邻居,在Angela遭遇困境时,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女主角会完成绝地反杀,还是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时光君不剧透更多了,请大家去影片里找答案吧。
现代版《后窗》
索德伯格导演有一种讽刺世俗的天赋,他能让简单的日常生活细节,变得迷人。
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了疫情期间,整体制作成本很低,大部分主场景都是在女主家里拍摄的。
影片反映了很多疫情隔离时代的生活细节。
比如无处不在的口罩,女主角每次喷完酒精都要反复晃动双手,保证消毒效果。
还有公司老总专门有间屋子用来打视频电话。
镜头内是充满精英味道的书架,甚至有专门的补光灯,但镜头外却是个堆满杂物的储物间。
这位老总上身西装下身睡裤的混搭装扮,更让人会心一笑。
从影片精神内核来看,这部《Kimi》更像是现代版的《后窗》。
《后窗》中用第一视角,使观众变为窥视的主体,和男主一同窥视对面楼身材曼妙的舞女、孤苦伶仃的妇女以及争吵不停的夫妻,让观众产生偷窥的兴奋感和负罪感。
观众通过银幕看到男女主人公,而男女主人公通过窥视看到邻居的状况,凶手又发现男主的窥视而找上门来。
如今几乎透明化的网络环境,显然是窥视他人生活的“后窗”,我们又如何在网络时代获得岌岌可危的界限感?
正如Angela看似非常自由,非常安全地活在自己的家里,但却一直受到各种监视和窥视。
不仅有智能设备Kimi的监听,隔壁楼邻居的窥视,还有无孔不入的资本监视。
我们一直是觉得监视是侵犯隐私,但监视的另一面,也有可能变成“帮扶”,变成意料之外的巨大力量。
《Kimi》这种情节极简的类型片看着很过瘾,导演对节奏的把握非常出色。
前面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在后面都得到了回应,结尾半小时有多重反转。
不过也有评论认为,影片最后的反转略显刻意,虽然爽感很足,但矛盾处理得太过简单化。
新冠病毒引发了人们对身体隔离的恐惧,而网络则将人类的精神禁锢。
如片中的KIMI一样,在网线的另一端,在手机的背后,在智能设备的回答里,还有无数人正在监视被孤立的我们,这是网络大数据时代的恐怖隐喻。
从本质上讲,我们不知道自己面对着什么,也无处可逃。
【 时 光 投 稿 】
-END-
标签: 新版猫女演的惊悚片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