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美图 > 大花涌入、话题先行,“婚姻家庭剧”下一步该怎么走?

大花涌入、话题先行,“婚姻家庭剧”下一步该怎么走?

时间:2022-03-23 05:03:43 来源:凤凰网

作者| 阿Po

2022年农历新年之后,《我们的婚姻》与《婚姻的两种猜想》接连定档,刚刚开年就“婚姻含量过高”,加上元旦后播出的《完美伴侣》,仿佛在预示所有观众,这是今年一整年都无法逃避的话题。

观众可以看见高圆圆在律所里为成为合伙人而卖命工作,杨子姗挺着孕肚在公司打算奋斗直至待产期,白百何辞职带娃六年职场空白期一朝回归很快做成了奇迹般的投资项目。即使满屏的“女战士”了,依旧逃不过被催婚、生娃养娃、职场家庭如何平衡的各种灵魂拷问。

婚姻剧似乎从《三十而已》话题流量大爆的那年就卷土重来了,以女性题材之名,探讨一些当下的现实话题,也为中青年女演员提供多一条“生”路。

不过现实却和想象得不太一样。在进行了部分观众调查后发现,如果说偶像剧是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爱情幻想,希望观众看完也会期待美好爱情,那么扎堆的婚姻剧反而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婚姻幻灭,打小三、防出轨、生二胎、婆媳关系、平衡职场……一套了如指掌的讨论话题之后,往往伴随着“看完恐婚恐育”的结局。

婚姻剧作为现实题材的一个大类目,一定是雷同的、压抑的吗?关于如何解决同质化,如何迈出下一步?娱乐独角兽(ID:yuledujiaoshou)邀请了一些影视行业从业者和观众,共同探讨这些问题。(受访者部分为匿名。)

“她题材”崛起,婚姻剧“换皮”归来

在文学策划慢慢看看,婚姻家庭剧增多主要依托于女性题材这个大类目在近两年的崛起,影视剧作为女性向市场,探讨女性生活本身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自从2018年一部由网友“脑洞”而来的女性群像题材故事《淑女的品格》被疯转之后,壹线影业宣布将其购入,万众期待,可结果却是石沉大海、悄无声息。事实证明市场对“女性群像”这一题材非常渴求,事实也证明这一题材开发难度颇高。

柠萌影视率先在2019年宣布开发《二十不惑》与《三十而已》两部不同年龄层的女性群像剧,最后网友对独立熟龄女性故事的期待,在经过两年的探讨与开发之后,还是回归在了家庭型女性身上,童瑶饰演的顾佳以高档公寓“高级主妇”姿态手撕小三、亲手制裁出轨丈夫,引爆了观众的爽点,而后的女性题材常与婚姻挂钩,婚姻也的确是女性生活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山东影视制作制片人杨康(下略“制片人杨康”)则提及婚姻剧一直都是当代之国产影视剧中从未被抛弃过的题材,之所以感受到市场有明显增量,其实是随着大数据在影视行业中的应用,将原本的基数颇大的受众数据呈现了,这一观点与有着超过十年编剧经验的青枚不谋而合。

编剧青枚表示,自己在几年前曾有一个完整的婚姻家庭项目剧本,但时值2015-2017年,互联网影视兴起,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影视剧审美发生了极大变化,直到最近制片人才又开始考虑是否可以修改为更加适合当下话题的故事。

制片人杨康表示,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舆论话题和生活标签,同样被运用在了婚姻题材的重新解构上。这也是编剧青枚所提及到的,如今的婚姻剧与互联网影视诞生前电视台家庭剧的狗血伦理风格有了极大的转变,甚至每年的剧都在发生变化。

文学策划慢慢在为手上同类型项目做前期调研时发现,“大家开始更多的注重婚姻中的个人感受了,有很多待播的女性婚姻剧,开始从不同视角讲述婚姻故事。”

关于这一点,行业记者小费表示非常认同。她认为观众如今对婚姻剧表示厌倦的主要有两个方向的问题,一个是逃不开的催婚生娃和七年之痒,一个是绕不开的出轨抓小三。“出轨抓小三”是制造强冲突、推动故事情节前进的惯用做法,但惯用不代表好用,如果用得不够精明,就是悬浮狗血,可以视为编剧的一种偷懒方法。

例如《婚姻的两种猜想》在男主隔路遥望女主与友人正常接触时,因为自己的视角错位将其误认为是亲密接触,在不求证的情况下厉声指责身为妻子的女主对自己不忠,这样极不符合普通人思考逻辑的情节,无论在剧本编写还是拍摄时都是粗糙且偷懒的存在,生造“外因”制造冲突。

另一种催婚生娃七年之痒则更为细腻,其普遍性远大于出轨抓小三,其中“七年之痒”更是最为现实的婚姻矛盾之“内因”。

《完美伴侣》的台词更尊重婚姻中的个体感受

例如《完美伴侣》和《我们的婚姻》,主要人物夫妻之间的矛盾都是基于共同生活了六七年之后,因为常年琐事堆积而成的彼此怨怼爆发的矛盾,这并非易事。人性很复杂,所以要从人的“内因”去探讨婚姻矛盾的原因最是复杂,成功与否暂且不说,但至少可以看出制作团队的一部分“诚意”。

“90后”已年届三十,这或许是婚姻剧此次归来,为适应当下受众而做出的最大改变。

话题红利,“利”了谁?

如果说曾经的婚姻剧上一次的流行趋势还是基于电视台主导的to B观影习惯,那么这一次归来的“钮钴禄·婚姻剧”已经为了适应“85后”“90后”与Z世代这一批经历互联网影视洗礼后受众的观影习惯和娱乐方式,即通过贴合社交网站讨论热点抢夺受众。

编剧青枚认为婚姻家庭剧的难度是抓住时代痛点,而近年来由于社会现实的变化,时代痛点变得更加鲜明突出好抓,也更能吸引年轻人。

“我认为现在很多电视剧,不仅是婚姻剧,但婚姻剧是一个代表,都在用做公众号的方式在做,话题先行,除了强冲突,还必须有金句台词,以及像《三十而已》中林有有这样非常突出的人物,再配合宣传手段,让大家随便玩梗。”文学策划慢慢在推进剧本时也会这样如是希望编剧做出这些特点,毕竟是现在影视剧能吸引观众的基础规则。

比如出轨抓小三是婚姻剧的普遍共性,不具备太强的时代性,时代性的体现则在于两个方向的变化上,一来是探讨婚姻话题的细化,二来是对婚姻问题的处理方式。

有明显体现的是关于婚姻话题的细化,《婚姻的两个猜想》中男女主被催婚后为了能不被打扰地工作而选择找适配方闪婚,以此衍生了话题#首次相亲能验货吗#的话题,将相亲与购物体验挂钩;女主沈明宝对于“30岁结婚”的执念引发了#30岁没结婚有罪吗#的讨论,这是年届30岁的“90后”最迫切的话题,也频频出现在社会新闻和社交网站讨论中。

文学策划慢慢表示,婚姻剧为求“现实”的共鸣感,频频在社交网站与社会新闻中寻求现实素材已经成为内容制作过程中的一种常规做法,但自媒体的出现使得许多新闻以“标题党形式”存在,二次求证变得十分关键,新闻出现的因由不可臆测,如果剧本阶段不对素材进行核实以及深入研究,则又会脱离现实、浮于表面,和自媒体一样仅求瞬间流量。

影视剧内容与网络话题既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也可能造成内容偷懒、恶性循环。

内容端之外,婚姻剧的归来,逐渐拉升了2017年互联网影视精品化规范化以来,整体趋于年轻化的演员与受众的年龄层。

受众群来说,互联网影视的受众核心在16-24岁之间,上下可拓宽至12-34岁。而在制片人贝霖看来,婚姻剧的受众还是相对泛众的,基本可以定位在18-50岁之间的女性观众。

婚姻剧成了“熟龄剧”的代表。演员种丹妮也表示,在2010年出道时,因为家庭伦理剧当道,年轻的自己需要穿西装踩高跟如同工作面试般试镜,因为当时需求的演员也是相对成熟的青衣型,而在互联网影视时期,自己又需要穿休闲装试镜,以贴合甜宠为主的偶像爱情剧里年轻角色,直到近两年现实主义题材重新成为风口,“中女热”流行,才感觉赶上了一次时代。

今年开年霸屏的三部备受关注的婚姻剧,女主角扮演者分别为42岁的高圆圆、37岁的白百何与35岁的杨子姗,三人皆有婚史。以及当下热播的以姑嫂关系为主题的家庭剧《心居》,也由44岁海清与36岁童瑶出演。

2019年的13届First影展上,海清与姚晨、梁静、马伊琍、宋佳等当时几乎都是40+的女演员发表了“中女困境”的感言,呼吁导演制片人给予中生代女演员更多机会。事实上这些年来,马伊琍有过《我的前半生》,姚晨有过《都挺好》,宋佳有了《小舍得》《人世间》,梁静也成了女性制片人代表,而海清,终于又担起《心居》,虽然仍旧是委屈的媳妇儿角色。

但很明显,35岁+的演员戏路在拓宽,因为IP和古偶的时代红利崛起的“85花”一代,除了继续挣扎在IP和偶像剧中,也有了像童瑶这样在适龄女性剧婚姻剧中一展所长的机会。杨子姗除了《婚姻的两种猜想》之外,今年也有一部霸总言情小说改编的偶像剧《赖猫的狮子倒影》播出,播放成绩依旧不俗,出演不同题材对演员来说并不冲突。

制片人贝霖也指出,从制片人角度来说,演员的局限性相对较小,婚姻剧作为现实题材更注重在同类型领域有过较成功经验的导演和编剧。所以眼下也正是一个对更多熟龄女演员来说机会更多的时代。

婚姻剧的下一步,能走“深”一点吗?

“虽然婚姻剧讨论的话题在细化,但大致还是逃不开大龄催婚、职场养娃这些话题的框架,只是剧情开始表现当代女性在这些框架下的行为众生相了。”行业记者小费直言,这也引发观众对婚姻家庭剧同质化的疲惫感,关键是看这个题材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旧式婚姻剧对出轨小三这一现象的处理方式是女性选择隐忍或者小心翼翼纠结是否揭发,“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根深蒂固,但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爽”是第一要素,受不得气,但凡“人犯我”,不仅小三,绿茶白莲也是必须见一个撕一个的,这也是《三十而已》中顾佳一角在三位女性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女强”思维已经代替“受气小媳妇”思维。

“女强是当代女性的趋势或者说期待,在社交网站上的体现更为浓烈。”文学策划慢慢表示,现在这样对现有话题的翻炒,虽然看起来好像是符合当下趋势引起共鸣,本质上还是一种落后而非引领的做法。

编剧小凡认为,近三年来婚恋题材聚焦的内容仍围绕性需求冲突、生育质量冲突、金钱消费观冲突与生活习惯冲突等,但对婚姻代价这方面的讨论越来越浅,最终无疾而终。

“高度城市化的生活里,每一家所面临的困难其实是相似的,区别在于不同的人面对相似困境的不同解决方案。”在编剧青枚看来,从困境焦虑点来做故事,能唤起一部分人的共鸣,但实际上失去的是更大人群的共鸣,比如《人世间》这种时代变迁带来的共鸣就有别于当下焦虑带来共鸣的做法。

受访的行业人士也一致认可,从当下现实的婚恋观探讨时代性才是婚姻剧真正应该深入探讨的东西,可惜至今因为客观原因也好、受限于创作者能力也罢,尚未有人真正做到这一步。

行业记者小费则认为,收集大众问题、提出问题、放大问题、获得流量,最终不去解决问题,无异于“耍流氓”,是当下婚姻剧最大的问题,也是“看完恐婚恐育”的最大原因。而《人世间》或者国产婚姻剧中经典的《父母爱情》,因为本身基于过往的年代背景,观众是在以“回望”的视角去审视,更易从当下时代环境中得出对过往时代特征的总结,所以更易于“下结论”。

跨年热剧《对手》的讨论度似乎给到了一些从业者新的预示,剧中的“间谍夫妇”设定,紧张又富有生活的烟火气,那么纯粹的婚姻题材是否可以结合全新的题材做出进化?

如今大多婚姻剧因为需要探讨女性如何平衡职场与家庭,通常做法都是与职场元素结合,但编剧青枚认为,职场和婚姻并不兼容,两者都需要更加极致化,这种极致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文学策划慢慢与编剧小凡则认为,不是只有焦虑话题才能体现现实题材的真实感,比如是否可以像美剧《老爸老妈浪漫史》这样开发婚姻喜剧、轻喜剧或者治愈向风格,又或者像《对手》叠加了谍战元素一样去加入一些悬疑元素?虽然五元文化开发了《白色月光》系列的婚姻悬疑剧,但明显在实际做法上还没有抓住重点,唐人影视接下来将要登陆芒果季风剧场的《妻子的选择》也是同类型,值得继续观望。

所幸,从此次受访的制片人杨康与贝霖口中可以感受到,女性制片人的增多使得整个行业拥有越来越多能对女性题材真正感同身受的人,也有更多人愿意在为这类题材做下一步更深的探索。

标签: 三十而已 完美伴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