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注:《中国乒乓》首日预售太低,被质疑性别歧视,初三档期不如撤档
1月17日,院线电影《中国乒乓》正式开启预售,截至本文发布时间,这部电影的票房预售数字依旧没有超过50万元。在春节档动辄便已经预售几千万起步的当下,已经开启一日预售的《中国乒乓》,算是进入到了非常危险的局面当中。然而,祸不单行,《中国乒乓》在预售太低的同时,又遭遇了部分女性影迷的质疑,被认为有性别歧视的可能性。
早前,《中国乒乓》宣布退出大年初一的档期,并且疑似要进行改名。但最终,这种电影顽强上映,转战到了大年初三。在春节档几部电影已经早早开启预售的状态之下,《中国乒乓》顶住了压力,终于在17日也正式开启了预售。只是这个预售成绩,确实不够给力,大年初三上映,真的不如尽快撤出档期的好。
随着《中国乒乓》的宣传,已经开始有部分女性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这部电影既然叫“中国乒乓”,那就应该讲中国的男乒乓球运动员和女乒乓球运动员,而不能顶着中国乒乓的旗号,只讲男乒乓球运动员的故事。这个指责,似乎确实有点让电影《中国乒乓》无力回应。
(资料图片)
早前,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女排》也经历过改名,最终上映名为《夺冠》。在“中国女排”这个名字当中,不仅有“中国”二字,而且清晰标注了是女排的故事,因此,当年这个名字就不会引发争议。而反观《中国乒乓》,既然是中国乒乓球的故事,就不能只是男乒乓球运动员的故事,而对女乒视而不见。部分女性影迷的质疑,有合理性。
面对《中国乒乓》票房预售低迷的状态,原因则是多方面的。首先,邓超、俞白眉的组合,已经不被很多影迷所信赖。这两位导演,曾经合作过几部院线电影,但大多是闹剧,或者喊口号,深入人心的作品基本没有。因此,影迷当中形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这两位电影人合作,烂片居多。面对这个看法,《中国乒乓》似乎会委屈,但也只能凭借上映之后的质量说话了。
其次,“中国乒乓球”不具备逆袭的情感号召力。倒不是说体育夺冠的电影不精彩,不足以让影迷激动,而是说,在咱们中国人看来,咱们的乒乓球大赛当中,拿第二名,都是为了培养竞争对手,让乒乓球运动不至于咱们一家独大。在咱们影迷心目当中,中国的乒乓球,无人能敌,根本不需要什么逆袭。
如果说中国男足,中国男篮等等,可能大家还觉得,真的需要逆袭,略微一丁点的成绩,都能让影迷们激动。尤其是咱们的男足,成绩太差了,逆袭的空间很大。所以,一旦中国男足杀入世界杯了,并且进球了,估计都可以拍摄成为让影迷们兴奋的电影。这种“兴奋剂”,中国乒乓球不具备,因为影迷认知当中,咱们一直是世界第一。
第三点,大年初三的档期,落于人后,缺乏了话题效应。
春节档的影迷为什么去看电影呢?消费属性和话题属性,同样重要。春节期间,带领全家一起看电影,属于非常自然的消费属性。而且,看电影是相对便宜但上档次的消费。所以,每年的春节档票房都非常高。同时,春节档的消费,影迷们之间谋求的话题效应,也是非常明确的。大家消费电影,获得共同的话题参与感,很重要。
所以,每年春节档,普遍会出现最终一家独大的局面。大家在谋求一个共同的电影话题,因此,一部电影最终谁形成的话题讨论度最高,谁就是票房黑马。这就决定了,大年初三上映的《中国乒乓》已经让对手们话题发酵了两天,自己才甩开膀子大干,早就落伍了。大家不愿意讨论这部电影了,也就会越发没有人看。
基于以上这些缘由来讲,《中国乒乓》在春节档大年初三的上映,最终票房可能会非常难看。首日的票房预售数字,已经说明了很多事情。对于这部电影的制片方而言,赶紧撤档止损,才是最明智地选择。哪怕去接下来的五一档期,都比在春节档里边苦苦支撑要好得多。毕竟,春暖花开之后,是大家愿意活动筋骨的时刻,这个时候,一些体育竞技题材的影片,也有了题材优势。(文/马庆云)